首页>茶油工艺>茶叶反复泡有害吗(茶叶反复泡有害健康)

茶叶反复泡有害吗(茶叶反复泡有害健康)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2-10-21 14:55   点击:149   编辑:niming   手机版

茶叶反复泡有害健康

几乎所有茶在泡的时候不需要洗茶。

广东、福建、台湾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近年,洗荼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冲泡程式之中。

按《中国茶叶大辞典》洗茶条的解释:洗茶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并认为这是一种古人遗风习惯。不洗茶,往往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不少人人云亦云,有的饮茶者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有时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有洗茶习惯的地区是广东、福建、台湾,那里生产的凤凰单丛、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冻顶乌龙等乌龙茶系列,多属中叶种,叶肉比较厚,有些人习惯将茶冲上开水经过数秒以至数十秒钟,再将水倒掉,认为这样可洗去散茶中的尘末,又能使叶片伸张,也利于香气的散发,还认为乌龙茶耐泡,倒掉一、二次茶水也没关系,这样,茶叶精华便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有的人在宣传茶艺时把洗茶列为乌龙茶程式,有的人在潮州工夫茶艺演示程式中写道:首冲勿饮茶需洗。有的还介绍广州人饮工夫茶习俗写道: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倒进茶壶里,开头一两次茶水要倒掉。这就无异将饮茶冲泡的这种程式当作茶艺规范,云南某家经营普洱茶的老字号,在茶叶刊物上登出的广告,建议顾客以沸腾的水洗茶一次,泡5分钟。

有人认为绿茶也应该实行洗茶,我们在2001年广西刘三姐杯茶艺大赛上以及在河南一些地区看到泡绿荼也有洗茶的做法,这是更不可取的。因为绿茶的采摘时间一般较早,采摘标准都较嫩,而鲜嫩的芽叶中氨基酸和咖啡碱等构成茶叶鲜爽度的物质又极易溶于水。据经验,一次冲泡绿茶(5分钟),氨基酸可溶出50—80%,这样,绿茶如果要洗,茶中精华会流失更多。

长期以来,潮州工夫茶可谓洗茶成风,积习难改,如上所述,要洗茶一、两次,开头一、两次茶水要倒掉,潮州人有一种术语:一过(遍)脚泻(洗脚水),二过茶叶,三过要喝赶不着。意思是第一冲茶就像茶叶的洗脚水,是要倒掉的;另有一说,是制茶时烘焙茶叶须高温,加上制茶的时候须用脚(踩)揉,所以经常是脚下流汗,因此必须冲去这洗脚水。所以,这种习俗对潮州人形成一种似乎是讲究饮茶的观念;第一巡茶照倒不留,有点贫贱不能移的风骨,可这第二巡冲出的茶似乎还只泡到茶的面,还没透心,第三巡冲出来的茶水被认为是上品。就第三巡茶开始喝,而且心目中这第三巡茶的味道近乎崇高。

殊不知,这种陋习沿袭于旧时代的落后手工制茶法,尤其是脚揉茶,这种低又不卫生的方法也曾经被外国人以此为借口,在报章上写文章并配以中国茶农用脚揉茶的照片登出来,显示:饮中国茶不卫生,从而达到将中国茶排挤出市场的目的,这也是中国茶出口历史上从兴盛时期(1866—1889年)走向回落时期(1890—1917年)乃至大落时期(1918—1949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此看来,洗茶一词既不科学,又因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贬低了中国名茶的美誉度。尤其是日本继欧盟对输入中国茶以农残留问题而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找到所需的借口。也使中国乌龙茶输往日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减少。

而现代中国已经普遍采用科学产制茶叶,机械化制茶,用脚揉茶也早就不存在,上述这种陈旧的观念应当改变了

其实,鲜叶从茶树上才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炒青、揉捻、烘培、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质、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即注沸水即倒掉,或用刮沫淋盖迅即去除。这第一泡茶操作,主要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享受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第一泡的有效成份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对人体健康和享受茶的美味均有益。根据经验,茶的有效成份在第一泡后三秒钟即开始浸出,若缓慢倒掉茶水(超过三秒钟),茶中有效成份就会大量损失,所以要快倒,这点是很重要的。  

对于洗茶遗风,我们也要科学、客观、认真考证,从实际出发。将洗茶一词改为温润泡为宜。乌龙茶的赋香物质丰富,其香气化合物以中、高沸点居多,低沸点芳香成分相对少些,因此宜用沸水冲泡,以求上佳的品茗效果。在洗茶问题上不仅是泡茶术语的更改,在操作上也须作相应如上所述的改动、调适。如果第一泡要倒掉,也应即冲即倒(不宜超过3秒钟)这样既可起到预热作用,诱发茶香味,又可以保持茶中的有效物质。

茶叶泡很多次有什么坏处

谢邀。

首先抛开茶叶一直泡着有无害处,再聊一聊要不要每泡一壶茶都需要换茶叶。

本人自己就经常一天喝一泡茶,可能中途有事出门,回来也是接着喝。

问题问到口感不好,茶叶一直泡着口感肯定会偏浓,偏刺激。

一般我是怎么做的呢 ?把剩余的茶水全部。滤干,再用开水快速冲泡两次,把不好喝的味道给冲淡,接下来就能继续喝了。

建议当然是每一泡茶都换新茶,但是接着喝影响也不大。

个人见解,谢谢。

茶泡多次对人体有害吗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冲泡次数,和茶树的年龄、茶叶的老嫩、茶叶是否碎渣等都有关系,常见茶类如下:

1、绿茶(泡2—4次)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比较常见的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这类茶比较细嫩,不适合用刚煮沸的水泡,以80℃~85℃为宜,冲泡时间为2~3分钟。

绿茶适合现泡现饮,温度过高或浸泡时间过长,其中的茶多酚等营养物质将遭到破坏,芳香也会消失。一般来说,绿茶的精华在第二泡和第三泡上,经过四五泡之后,味道就有些寡淡了。

2、红茶(泡3—4次)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最好用沸水冲泡,冲泡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浸泡时间短,茶水的颜色浅淡,滋味轻;泡久了,茶汤的涩味重,香味也容易丧失。一般红茶冲泡一两次口感达到最好,较为高档的工夫红茶,冲泡三四次味道最佳。

3、乌龙茶(泡4—7次)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其中,铁观音当属乌龙茶中的极品,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铁观音茶叶条形紧密,通常经过三泡之后茶叶才可以展开,香气弥散开来,到第四泡时,才会散发出真正的高香,甚至到了第六七泡都有余香。也就是说,铁观音的精华应该出现在第四泡的时候。

4、普洱茶(泡3—5次)

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普洱茶生饼耐泡,一般可以连续泡8~10次,但熟饼并没有这么多次数,具体泡多少次与泡茶的量、出汤时间有直接关系。普洱茶多为压紧型茶,往往第二泡还没有完全使茶叶展开,所以精华要从第三泡开始,也有很多人认为,三到五道是普洱茶口感最好的时候。

茶泡很多次有什么危害

茶渍多的茶不好

茶垢对身体的危害还是很大的,茶垢中含有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和某些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等,可导致肾脏、肝脏、胃肠等器官发生病变。

指导意见:一是不喝冲泡时间过长的茶水,冲泡时间长了,茶轩中的重金属成分会更多的融解出来,这样的茶水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一般冲泡次数以三、四次为宜。二是不喝放过夜的茶水。茶水放过夜,里面孳生的细菌较多,也容易危害人体健康。三是已经霉变的茶叶不能再冲泡饮用。

茶叶多次泡有害吗

最好是每天都换。第一,茶叶泡了多次或多天也就没有营养价值了。

第二,茶叶留到弟二天泡也就成了隔夜茶叶,会产生出大量的有害细菌。

第三,无论是多名贵的茶叶连续几天饮用喝着也没有什么茶味了,不换的话还不如喝白水呢。本人是每天都换,一天要换几次那种

茶叶长期浸泡的危害

如果茶叶本身没问题,泡茶时的手法也没问题,那就应该是水质的原因了。

一般来讲,硬水泡茶不如软水清澈,因为硬水中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含量高,它会与茶多酚类物质产生反应,导致茶汤出现浑浊,甚至飘起一层黑褐色“锈油”。

还有一种原因,主要在普洱茶身上出现。新制成的普洱茶在前几个月,可能由于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速率、条件不同,导致转化时发生冲突、拮抗作用,这一时期的茶汤往往会浑浊一些。度过这一时期浑浊现象就会逐渐消失,茶汤会越来越清澈

茶叶能不能反复泡

茶叶可以泡三次左右。茶叶根据其品种的不同,以及泡茶茶叶的用量等,大致可以泡三次左右,当然,有些茶叶的味道较浓,也可以多冲泡几次,普洱茶和老白茶等,不过的茶叶最多冲泡三次即可,超过三次茶汤味道较淡,口感不好。茶叶的种类很多,红茶、绿茶、花茶以及水果茶等,每一种茶叶又有不同的品种

长期泡茶叶

可以用茶水泡。

正常的泡茶,喝茶的时候会撒上一些茶汤,或者是清水之类的,倒是无所谓。但是在喝完茶之后,要将电木茶盘上面的多余茶汤尽量擦拭干净,避免在电木茶盘上长期的有茶汤泡着,以免会有编制长毛的现象出现,所以电木茶盘长期用茶水泡着不好。

形状

茶盘又称茶船就是放置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

排出盘面废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其选材广泛,金、木、竹、陶皆可取。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檀木、红木的茶盘,例如绿檀、黑檀茶盘等。

茶盘是用来置茶杯的,材质广泛,款式多样,圆月形、棋盘等等,但不管什么材质和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