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信息>茶怎么分类

茶怎么分类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2-01-12 12:41   点击:5477   编辑:niming   手机版

茶叶按照发酵程度分为绿茶与红茶。现代人又把红茶分出四种来,有白茶,红茶,黑茶,黄茶,以对应奥运五环。

一、茶叶的分类根据1.鲜叶品种不同2.鲜叶由于产地不同而品质不同3.鲜叶的质量不同4.制法不同5.制成的茶“色、香、味、形” 各有不同二、茶叶分类的历史(1)唐时蒸青饼茶,陆羽就以烹茶方法不同而分为粗茶、散茶、末茶、饼茶。(2)宋朝蒸青散茶从外形不同分片茶、散茶、腊茶。(3)元朝散茶大发展,分芽茶和叶茶,主要以鲜叶老嫩不同来分。(4)明朝制法大革新,由制法和品质分绿茶、黄茶、黑茶和红茶。(5)清朝又出现了白茶、青茶、花茶。建立了若干不同的分类系统:有以产地分的平水茶、武夷茶;有以销路分的内销茶、外销茶;以制法分的“发酵”茶和不“发酵”茶;以品质分的红茶、绿茶、青茶、白茶;以季节分的春茶、夏茶。三、不同国家的分类方式西方国家将茶叶分成3大类,即红茶、绿茶和乌龙茶。日本较普遍的是按茶叶“发酵”程度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四类。我国茶类极其丰富,简单的分类反映不出茶叶加工及茶叶品质的系统性。因此,我国学者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我国著名的茶学专家陈椽从茶叶品质系统性和制法的系统性提出“六大茶类分类”,程启坤先生提出茶叶综合分类法。下图。——图片来自于《制茶学》第三版知 识 点壹四大茶区西南:边销茶,多样化,茶的起源华南:热带季风季候,高温,乔木型,小乔木,大叶种江南:四季分明,灌木型江北:气温低,冬天长,灌木中小叶贰2014年10月27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再加工茶七大类。分类原则:以加工工艺、产品特性为主,结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进行分类。1、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2、白茶:芽型、芽叶型、多叶型3、黄茶:芽型、芽叶型、多叶型4、红茶:红碎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5、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式(湾)乌龙茶、其他乌龙茶6、黑茶:湖南黑茶、四川黑茶、湖北黑茶、广西黑茶、云南黑茶、其他黑茶(以上我们常说的六大茶,最常用的分类方式)7、再加工茶:花茶、紧压茶、袋泡茶、粉茶叁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 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化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肆还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赣茶、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伍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平地茶: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高山茶:由于环境适合茶树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说法。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环境的独特特点,从气温、降雨量、湿度、土壤到山上生长的树木,这些环境对茶树以及茶芽的生长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之茶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香气浓郁且耐冲泡。丘陵茶:介于上两者之间,或是依环境倾向于某种。陆外形:针形、扁形、曲形、螺形、片形、兰花形、单芽形、直条型、珠形、颗粒形柒发酵程度:不发酵、轻发酵、部分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后发酵捌创立时间:历史名茶、现代名茶玖加工程度:毛茶(初制茶)、精制茶、深加工拾销路: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侨销茶(以上,来自塔罗的学习笔记,不周之处,还望各位看官批评指出)塔罗:以后我们还会针对茶的分类进行细讲,知识是靠平时点点滴滴积累的,也靠温故而知新,反复学习,反复思考实践和论证。因为学茶,看了很多关于茶相关的书籍,以及历史,地理,化学,不仅可以充实自己,也能让自己纯粹的饮茶,现在可以讲自己平时所学,所思分享给大家,真的是一件很值得兴奋的事情。茶的分类具体的知识点,会根据读者的反响,进行不断的更新。涉猎的知识点越多越容易迷惑,越容易不知从何讲起,所以我选择慢慢地娓娓道来。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