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苗木百科>请问:天麻萌发菌紫箕小茹的俗名是什么?

请问:天麻萌发菌紫箕小茹的俗名是什么?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1-06-15 00:07   点击:4164   编辑:niming   手机版

紫萁小菇(MyeenaosmundieolaLange):

  担子菌纲(Basidiomyeetes)

  伞菌目(Agarieales)

  口蘑科(Trieholomataeeae)

  小菇属(Myeena)

  近年来的试验表明,天麻种子是靠共生萌发真菌的菌丝侵染给天麻种胚提供营养。对天麻共生明发菌目前已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是紫萁小菇。

形态特征

  紫萁小菇的菌丝无色透明,有分隔;子实体散生或丛生,菌柄长0.8—3.1厘米;菌盖直径0.15—0.5厘米,发育前期半球形,灰色,密布白色鳞片,后平展,中部微突、灰褐色,边缘不规则,白色,甚薄,柔软,无味无臭,盖表细胞球形成宽椭圆形,有刺疣,13一19微米×10一15微米,菌褶白色、稀疏,9—32片,离生,放射状排列,不等长.缘侧密布具刺疣、梨形的囊状体,23—31微米×9-11微米;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有微淀粉反应,7—8微米×5—6微米;菌柄直立,直径0.6毫米,中空、圆柱形,上部白色,基部褐色至黑褐色,稀疏散布白色鳞片,柄表细胞长形,具刺疣,基部着生在密市丛毛的圆盘基上。

生物特性

基本特性

  ①腐生。紫萁小菇等一类真菌,多腐生于林问落叶、枯枝及植物腐根上,对纤维素有强烈的分解能力。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兼营寄生生活,兼有腐生和寄生两种习性。天麻种子成熟后,飞落在林间地面染菌的树叶上,紫萁小菇等真菌又可侵入具有生命力的天麻种子中,使种子共生萌发。

  ②好气。紫萁小菇等天麻种子共生萌发菌,是一类好气真菌,它们在森林中主要分布在林问枯枝落叶层上及表层土壤中。

  ③发光。紫萁小菇等一类真菌具发光菌性,在暗室培养常可看到微弱的荧光,但其光强度不及蜜环菌。

  ④温度。在15~30℃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22~25℃之间最为适宜。

生长特性

  紫萁小菇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28℃,28C以上对菌丝生长不利,30C菌丝停止生长;最适宜的含水量为100%或200%,随基物含水量的增加而生长逐渐减弱减慢;氢离子浓度在3163-10000纳摩/升(PH5-5.5)灾宜;培养基以基础培养基(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3克,麸皮50克,维生素B110毫克,胡萝卜素1-3克,蒸馏水100毫升)加花生饼粉及麸皮,菌丝生长最好。

共生萌发

  日本人草野俊助曾于1911年发表了“天麻与蜜环菌共生”一文,尔后普遍认为,天麻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都离不开蜜环菌。据徐锦堂等研究,蜜环菌能和天麻块茎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为天麻提供营养,但对天麻种子的萌发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有抑制作用。他们从天麻种子发芽的原球茎中分离出紫萁小菇等真菌,这些真菌对天麻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的试验表明,天麻种子是靠共生萌发真菌的菌丝侵染给天麻种胚提供营养。对天麻共生明发菌目前已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是紫其小菇。

  紫萁小菇的菌丝从天麻胚柄细胞侵入胚体,侵入初期菌丝分布在胚柄上2-3层的胚细胞中。随着胚的发育,菌丝分别向胚体的两侧扩展。种子萌发至原球茎时,被菌丝侵染的细胞在原球茎基部呈“V”字形分布。凡被紫萁小菇菌丝侵染的种胚或原球茎细胞,其原生质及细胞器逐渐消失而出现许多不定形的囊状体,在种胚萌发至原球茎阶段,主要靠这种囊状体对紫萁小菇菌丝进行包围消化。试验证明,不仅在胚萌动初期,而是从种子发芽到原球茎生长并分化出营养繁殖茎的整个阶段,都需要消化侵入的紫萁小菇等萌发真菌以获得营养,发芽后的原球茎及营养茎,如能和蜜环菌建立起营养关系,才能正常生长,长出粗壮的新生天麻。

  天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与共生萌发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不相吻合,这可能与天麻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在栽培上,一方面地考虑共生萌发菌生长所需的条件,又要满足天麻种子发芽的温、湿度,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天麻产量。

  紫萁小菇与天麻种子萌发培养技术,是在适宜条件下,用PDA培养基培养一级紫萁小菇菌种→锯末、麦麸二级菌种→壳斗科植物的树叶、锯末、麦麸三级菌种,然后选用三级菌种的叶片,置于培养器中海绵垫上,保持饱和水分,光照强度100-150Lux,25℃通气条件下,30天可诱导出子实体。在三级菌种叶片上播上天麻种子,保持叶片湿润,置于25℃下,20天后种子即可发芽,试验证明,用紫萁小菇子实体分离的菌丝培养的树叶拌播天麻种子,一个月后发芽率为19.65%,而对照组仅为8.98%,故培养出子实体,是菌种分类和菌种复壮的关键。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