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苗木百科>怎样培养花卉或植物来

怎样培养花卉或植物来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2-08-02 17:21   点击:198   编辑:niming   手机版

一、怎样培养花卉或植物来

首先要认识植物或者花卉;其次要熟知植物或者花卉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产地;第三要掌握植物或者花卉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等的需求;第四要掌握植物或者花卉的种植和养护的技术。等等

二、花生苗如何种植技术

花生栽培技术  
花生芽是一种新兴的芽苗菜,是富含营养的优质、保健、高档蔬菜,整个培养过程不需任何农药和肥料,清洁无污染,因易于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花生芽夏季生产可在遮荫棚或通风凉爽的室内进行,也可在温室或有供暖设备的室内进行。栽培架可用角铁、钢筋或竹木制成,规格尺寸可根据生产场地空间大小而定,栽培架一般高3-6层,层间距不得少于40厘米,以保证下层芽苗所需光照,栽培用60×25×5厘米的塑料育苗盘,基质可用细砂,也可用珍珠岩、蛭石等。
栽培技术:
1、选种。生产花生芽的花生种仁应选当年产花生,在种子剥壳时将病粒、瘪粒、破粒剔除、留下粒大、子粒饱满、色泽鲜艳、表皮光滑,形状一致的种子,一般每100粒种子重约50-8 0克 。
2、浸种。花生种子在吸水量达自身重量的40%以上时,才能开始萌动,因此应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和浸种时间,一般在20℃的水中浸12-20小时为腚,浸后将种子捞出,在清水中淘洗1-2遍。
3、催芽。花生种仁在10℃以下不能发芽,15℃9天发芽率也只有12%,最适发芽温度为25-3 0℃ ,置于此温度恒温催芽,3?4天发芽率可达95%,催芽时可用塑料苗盘,但种子厚度不能超过4厘米,每日淋水2-3次,均要淋透,才能将种子萌动时产生的热量带走,以免种子过热产生烂种。
4、二次催芽。在第一次催芽后2?3天,将催好芽的种子进行一次挑选,去除未出芽的种子,将余下的已发芽种子进行二次催芽,此时温度以20-2 5℃ 为宜,苗盘内放1000-1500克种子,二次催芽时需加大淋水量,每天淋水3-4次,6-7天后即可采收上市。
中国有机农业网

三、牡丹花苗种植方法

牡丹的年周期明显可分为2个不同时期:生长期和休眠期。俗话说,牡丹“春发枝、夏打盹、秋生根、冬休眠”,就是指牡丹生长发育中年周期的变化。在一年中,牡丹生长期开始的早晚因气候、品种群和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原地区,每年2月中旬之后,当20厘米深处的土层温度上升,并稳定在4℃~5℃时,地下部分即开始活动,有新根萌出,并随着地上部分的萌芽、展叶和开花,根的生理活动也逐渐旺盛,吸收能力增强,以满足地上部分迅速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同时根系也增粗、增长。在中原地区,正常年份一般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牡丹开始萌芽,3月上旬至4月上旬展叶、发枝,4月下旬至5月初开花;西北品种群牡丹萌芽、展叶、发枝、开花时间普遍推迟半个月至1个月;而江南、西南品种群则比中原地区提前10天至半个月。此外,同一品种群内不同的品种,花期亦有早迟之分。

四、苗木移栽后如何养护管理

展开全部


苗木移栽后养护管理
1. 灌水与排水:水分供应是否充分、合理、及时是树木成活的关键。一般情况,栽后第一年应灌水五六次(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特别在高温干旱是更要注意浇水,最好能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为60%以上。在多雨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止土壤积水,除注意绿地的排水外,可在树的基部适当培土,使树盘的土面适当高于地面,使树木不被淹。
2. 树冠喷水:栽植常绿树种或反季节栽植时,一般栽后要往树上喷水,喷水的时间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目前抗蒸腾剂应用广泛。
3. 修剪时期、补充修剪与抹芽去萌:确定好修剪时期,否则会影响成活。如核桃的特点是休眠期修剪容易出现伤流现象,伤流过多会引起水分、养分的大量流失,使树势衰弱,甚至枝条干枯死亡,所以秋季修剪效果较好。 栽植时发现发芽、展叶、抽枝缓慢或枝叶发生萎蔫,浇水、喷雾、叶面喷肥后不能缓解,可以补充修剪。在不影响树形的情况下,剪去一部分枝叶,甚至去顶或截干,以减少蒸发量,促进其成活。同时处理过去因为留芽位置不当或剪口芽不合适造成的枯枝或发芽太弱的现象,剪去枯枝、弱枝、萌蘖枝。
4. 合理施肥:树木栽完后,发现地下根系恢复得很慢,不能及时吸收足够的水分与养分供给地上部生长的需要,此时可适当浇灌生长刺激素溶液,如萘乙酸、3号生根粉,目的是为了刺激尽快发新根。同时,合理的施用有机肥、化学肥料和叶面喷肥。
5. 松土除草:松土保墒、增加土壤透气性;除去杂草,以防影响树体生长,减少水分和养分竞争。
6. 成活调查与补植:调查苗木成活情况,及时去除死苗进行补植,减少病虫害的病源和寄主。
7.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要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要了解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特点、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时间、部位、范围等规律,抓住其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