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信息>文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文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2-07-05 09:34   点击:211   编辑:niming   手机版

文竹养殖需要在阳光、水分、温度、施肥方面加以控制,搓去成熟文竹种子的果皮,淘净晾干,然后播种。播种后 30-40天就会发芽。需要注意的是它比较容易出现黄叶,无论是环境中光线过强,或者不小心浇多了水,都可能会导致它的叶子、甚至枝条一起变黄。当它变黄之后,要及时进行处理,把发黄的部位剪除,并适当的调整环境,使之更符合植株的生长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它可以健康生长。

文竹(拉丁学名:Asparagus setaceus (Kunth) Jessop,别名:云片松),天门冬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攀援植物。其性喜温暖潮湿,不耐干旱,忌积水,适合用稀松土壤进行种植。

文竹成株高度可达3~6米,根部稍肉质,茎柔软丛生,叶状枝通常每10~13枚成簇,略具三棱,鳞片状叶基部稍具刺状距或距不明显;花通白色,有短梗,花被片长约7毫米,花期9-10月;浆果直径约6~7毫米,熟时紫黑色,有1~3颗种子,果期为冬季至翌年春季。文竹原产于非洲南部和东部,多分布于中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文竹属于略微喜阴的植株,在强光的照射下,很容易出现黄叶的生长问题。所以在养它的时候,应尽量把它放在有所遮蔽的位置,不要让他直接照到阳光。

文竹喜湿,可以多浇水,但不能过多浇水。因为在花土有积水的情况下,它很有可能烂根。在平时,要等土干掉后再往里面浇水。在冬季,应该尽量控水,大约10多天浇一次就行。

文竹适合生长在较温暖的位置,不能再寒冷处长时间健康生长。所以平时要将它的温度调到20度左右,在年末的时候要使之保持在10度以上。

在生长季少量添加花肥有助于它生长,一般可以15天施一次,但在年末的时候,最好不要施肥,以免伤害到它的根部。

栽培文竹的盆土,宜用肥沃的沙壤土,要求温暖湿润、富含腐枝、排水须好,一般可采用园土4份、腐叶土2份、堆肥土2份和沙1份的比例配制,并要做到定期换土加肥。如果如施肥过浓引起“浇根”,需要倒盆除去肥料,并用清水冲浇土坨,再换进新土养殖。

文竹多用于室内案头摆设。因文竹很怕烟尘,若遇到有毒气体,则枝叶易发黄,所以,应将文竹摆放在干净清洁,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捆扎文竹可以使文竹姿态更加漂亮,但不适合用太粗的绳子或者颜色差别过大的绳子。竹条、木条也不能太粗,否则,纤细的文竹会被衬托的过于柔弱。

播种繁殖是文竹繁殖的主要方法,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春天3-4月份。搓去成熟文竹种子的果皮,淘净晾干,然后播种。播种后 30-40天就会发芽。文竹的丛生性很强,3 年以上的文竹便会在根际处萌发出新的蘖苗,当小植株壮大后,就可以进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最好的季节是春季,将文竹从花盆中取出,利刀顺势将丛生的茎和根分成2-3丛,使每丛含有3-5枝芽,然后分别种植上盆,便可获得新的植株。

种植技术

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
1.少耕与免耕所谓少耕、免耕,是与传统的整地而言,减少整地次数,降低整地强度,而对于田湿土
小麦
粘,耕作困难,又易破坏土壤结构的麦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这是对小麦整地技术的一个发展和完善。据对稻茬麦免耕研,其增产机理可以归纳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结构与水分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避免湿耕造成的粘闭现象。免耕与翻耕相比,耕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15~1.20及1.34~1.40,水、气比较协调。
(2)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由于田面平整,利于挖窝或开沟点播,贯彻种植规范,避免了粗耕烂种所造成的深籽、丛籽、露籽,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3)根系发达,抗倒力强 土壤结构较好,有利于根系发展和吸水。据多点调查,免耕单株次生根数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浆期用32p示踪测定,标记后第8天,脉冲数高出63.01%。
(4)壮苗早发,增产显著 免耕田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幼苗出时快,分蘖早,生长优势明显。在各个生育时期,免耕的叶面积指数均高,群体光合能力强,单位面积增产5~20%。定位研究(4年)以来,对后作水稻未发生不利影响,但长期免耕后与土壤肥力、病虫害的关系如何,尚须继续进行探索。此外,免耕田杂草较多,后期也易脱肥,所以应有适当的配套措施。
2.半旱式栽培 小麦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环节。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获后,利用原垄埂稍加修正后播种小麦。下湿、烂泥田厢宽170~200cm,一般为27~40cm,沟宽33~40cm,沟深27~33cm。用沟中稀泥覆盖稻茬和肥料后,晾晒1~2天后播种,并以干渣粪或细土盖种。小麦生育期间,沟内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厢面12~15cm,后期18cm),以使垄面不干,既有利于小麦生长,又能保证水稻及时栽插,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条有效途径。
半旱式小麦生产水平,一般可达旱作条件下70~80%以上,个别土壤类型还高于旱作水平,因而在西南三省已推广种植较大面积。其增产原因,除一部分与少耕、免耕相同外,突出作用在于改变了土壤的水热状况。一方面垄沟把小麦根系深度扩大了10厘米左右,而且垄面通透状况好,又有毛管上升水,水气协调;另一方面垄沟使土体表面积增大,白昼较平作温度高1.2~2.0℃,最大可达4℃,夜间比平作降低0.3~0.7℃,土壤受光面积增加约200~400㎡/亩。在良好的水,热、气条件下,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由于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较强,前期应适当控氮,以免增多无效分蘖,但后期容易脱肥,所以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补施氮、磷肥。此外,半旱式栽培的起垄作埂,播种施肥等花工较多,需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术,进而提高此类中低产田的小麦生产水平。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