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油新闻>有哪些地区较为贫困且适合发展山林经济?

有哪些地区较为贫困且适合发展山林经济?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1-05-18 14:00   点击:5409   编辑:niming   手机版

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必要性

1、地理环境的制约与优势

先来看我所属的长乐乡:该乡位于邵阳县西南部,与隆回、武岗三县交界处。全乡总面积63.8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12万亩,其中水田1.52万亩,森林面积4.52万亩,旱地5465亩。

再来看我所属的邵阳县:该县地处衡邵丘陵盆地,西南边缘向山地过渡地带,丘陵占面积43.7%,山地占20.62%,平原占23.66%,田地占10.92%, 现有耕地60万亩,林地131万亩,水面15万亩。

然后我们来看湖南省的情况:全省土地总面积21182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277.86万公顷,盆地294.12万公顷,丘陵地326.22万公顷,山地1084.72万公顷,水面135.37万公顷。

综上所述:湖南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以前由于交通、电力和水利的缺陷,这样的地理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现在随着交通、电力、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些地区反而有独到的经济后发优势。所以,如何做好“山林经济”这篇文章意义重大。

2、贫困地区地域的集中性也决定发展山林经济的必要

据国务院最新公布的湖南51个贫困市县区有:茶陵县、炎陵县 、祁东县 、武冈市、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 、平江县 、石门县 、安化县 、宜章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 、武陵源区、永定区、慈利县、桑植县 、涟源市、新化县、双峰县 、鹤城区、洪江区、洪江市、中方县、沅陵县、辰溪县、会同县、 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溆浦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新田县、宁远县、江永县、双牌县 、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 龙山县、花垣县 。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以上大部分贫困县市区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地貌,非常适合山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只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林经济这种经济模式。

3、气候的决定因素

其中,湘中、湘南地区是贫困县市区的集中区域,而“衡邵干旱走廊”几乎覆盖了衡阳、邵阳、娄底、永州等大部分县市区。

衡阳、邵阳2个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大盆地地形,形成了一个从衡阳市东部45公里处的四方山沿衡阳县西北方向到达邵东县的狭长型盆地地带,盆地东部的四方山、中部的衡山、西部的九峰山,3大山脉较高,每年从东南沿海刮来的湿润季风气流很难越过高大的山脉而进入盆地,造成区域内雨水较少。多年来,衡邵地区由于干旱较多,其夏秋季节的气候有“十年九旱”之称,其中有34.44%的年份为特大旱,因此被称为“衡邵干旱走廊”。

衡邵干旱走廊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雪峰山脉的东南部,阳明山脉的北部,是以湘江、资水流域的分水岭为中轴线分布的广大丘陵地区,是湖南粮食主产区,也是水资源量最少的地区。总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4%,涉及衡阳市、邵阳市、娄底市以及永州市北部的33个县市区。

而贫困县市区集中的湘西地区与“衡邵干旱走廊”相比,有过尤而不及的情况,有时干旱甚至还严重些。地形地貌也与衡邵干旱走廊差不多,发展不需要很多水资源的“山林经济”模式比较可行。

二、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可行性

1、贫困地区的居住习惯与地理特征有利于发展山林经济

本人走访、调研了邵阳县四、五个乡镇发现:大部分贫困户依山而居,他们周边最大的资源就是广袤的山林,而目前用得最多的就是在山林砍取柴火而已,甚至导致很多户还是原始的用火取暖方式,基本上都不用煤炭、液化气、沼气、电等现代方式。

这是一种最原始、也是破坏环境的利用方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应该升级换代,这些农户完全可以利用屋前屋后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山林中发展经济效益可观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形成规模,势在必然。

而这些贫困户如星星点点散居在山区中,居住周边都有丰富的山林资源,这种居住状况从生产、维护、管理上都是非常有利于发展山林经济的。这种不离家也可以创业致富的模式,可吸引很多的农村青壮年返乡创业,并而可解决留守儿童、夫妻常年分居、农村老人无人照顾等诸多农村社会问题。

2、集约化用地、多种经营等方式为大力发展山林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多种经营、生植物、动物的多样化等一系列的时代主题和要求,为现代的山林经济发展提供很好的有利条件。

本人认为:山林经济是在不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前提下,结合当地情况、市场情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林种植业和养殖业,让贫困户周边的山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终实现贫困家庭就地脱贫致富。

同时,山林经济模式也是投入最小、见效最快、破坏最小、最接地气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农村每一户基本都会有几十亩山林,甚至更宽,用篱笆或铁丝围起来,就可以进行养殖或种植了,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不大,切实可行。

另外集约化用地和多种经营很适合山林经济发展模式。譬如:本村刑满释放人员杨小林回乡后,在村支两委的引导与支持下,响应我县的产业政策(邵阳县为中国茶油之乡,是国家茶油生产基地),成立了常乐土地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等国家政策,承包了几百亩山林、荒山载种茶树,而茶树一般要三到五年挂果,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本人向他建议:发挥集约化用地与多种经营的效应,利用现有的场地先养一些茶山走地鸡,不喂饲料,专门在茶山吃虫草的原始养殖法。而鸡的粪便又成为茶树的原始有机肥,一年下来,茶树成活率很高、长势也很好,而茶山走地鸡也很畅销,第一年就产生了经济效益,形成了投资与收益、种植与养殖之间“双良性循环”,意义重大。

然后,我们再向杨小林建议,下次专门邀请一些农业方面的专家来实地调研、分析,根据土壤、气候等状况,看还能否种植或养殖一些什么经济作物,把集约化用地与多种经营的效应发挥到最高。

3、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现代山林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之前制约农村山林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是路、电等基础性设施,大部分贫困地区“望穿秋水”就是希望修通马路、接通电。而随着这几年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现在基本上村村通公路,家家可用电,甚至很多村都还接通网络可以上网,另外一些物流、快递公司也在向广大农村延伸。

以上条件的具备,为农产品的运输、销售、电商平台的搭建等现代交易手段和方式提供重要保障。

三、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主要措施

1、亟需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山林经济的配套政策

政策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山林经济发展的关键,小政策小发展、大政策大发展、坏政策饿死人。山林经济本是一种古老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但在以前是零零散散、星星点点,没有形成一种模式和规模产业,大部分农民出于一种被动状态。现在需要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升级换代、进行提升,从政策层面正式提出“山林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在广大贫困地区推广。

落在具体操作层面就是在立项、农业人才、林权改革、土地流转、配套资金等方面对山林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大力引导与扶持。

2、拓宽融资渠道为农村山林经济的发展输入新鲜血液

当前发展山林经济要拓宽资金的融入渠道,一是农民自有资金的投入;二是政府、银行资金的倾斜支持;三是社会资本的引入。

特别是目前有机生态农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有很多社会资本想进入有机生态农业,设计一套责权利明确的合作模式,进行招商。

因此,为了招商引资,迫切需要对一些山林经济的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宣传、推广。

3、农业技术的有力支持为山林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山林经济模式的发展与推广,与农业技术的支持须臾分不开的。建议由政府组织土壤学、气候学、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专家,对山林经济实施项目进行联合调研、分析,该地方适合种植什么?适合养殖什么?得出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案,然后指导农民去具体执行。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另外还要有针对性的、成建制的、定期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甚至鼓励掌握先进、特殊种植业、养殖业技术的专家或技术能手,以技术股的形式参与山林经济的运营模式,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进行广泛的思想动员破除发展山林经济中存在的小农意识

在进行土地流转及承包经营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怪现象:有些农民的一些山林、荒地、田土平时就闲在那里、荒在那里,不管不问,长满杂草,可是一旦如有人想租用它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不是漫天要价就是死活不肯流转。这样,一是导致农业综合开发成本提高;二是导致很多土地资源浪费,没有利用起来。

针对以上现象,首先有必要对农民进行思想动员、感情沟通,破除一些小农意识的制约;其次,要从林权改革、土地流转等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让某些农民的小农意识发挥不了作用。

5、从制度、组织机构上为山林经济的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山林经济的大力发展还需要从制度上、组织机构上进行保障。在土地流转、林权改革等方面为山林经济的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实行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并行的政策,为山林经济的发展规划好良好的顶层制度设计。

因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目前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农民出现了分化,承包农户不经营自己承包地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了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也是适应时代的需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因此,今后深化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

另外,在某些发展山林经济的典型地区、地域可以成立山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各方力量,整合配置优质资源。

6、加强农村劳动力队伍、农业能手、人才的建设

任何事业的发展,主要是人的因素。导致广大农村落后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农村劳动力、人才的加速流失。广大农村成为“993861部队”,老人、妇女、儿童成为农村主要常驻人口,这非常不利于山林经济的发展。

所以,通过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钱景”,来留住农村劳动力及农业能手、人才。这样,才能使山林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的。

附:参加中共湖南省十一次党代会分组讨论拟发言纪要:

2个要点:

一,发展山林经济是精准扶贫一个新亮点

二,以山林经济创造农村养老、脱贫新模式

先说第一点。

请问同志们,我们身边还有哪一块田、地没有污染?

但,有一处占着我们农村三分之一面积,从来没杀过农药,没使用过化肥,绝对环保、有机的地方,我们至今对其视而不见,没有利用和开发好。

这就是山林,如果能利用和开发好,意义巨大。

目前,农村山林情况有几种:

1,封山育林做得好的。树木价值不大,砍一批,另一批要10-20年才起得来。

2,林木长势不怎么样,遭山羊破坏的。基本没多少用材。

3,基本上成为茅草野柴地的。

在我们邵阳县,还有相当大一片油茶林,可以利用。

比如单说用来养鸡。散养,不喂饲料,最多以套种玉米做辅食。

差不多每个村都有上千亩山。

假如一亩山出栏100只,就是10万只。100元1只就是100万元。除去管理、种苗

成本,可以赚50万元。

土鸡市场在哪里?

长沙600万人口?有几人一年能吃到一只土鸡?

如果把这来个社区对乡镇“对口扶贫”,则会有更多效益。

但就我村杨小林承包茶林看,不成功,有几个问题。

1,缺少政策、资金、技术扶持。

2,劳动力成本高。

3,红眼病。

因此,农村山林面积这么大,现在几乎产生不了什么效益,用来做什么?是应该考虑的时候了。

说第二个问题,山林发展起来干什么?

1,扶贫再怎么到位,一个农村家庭只要出一个重症病人,起码返贫3、5年。

2,10年后,我也是老年人了,我们这些人谁来抚养?拿什么抚养?

仍以养鸡山林经济为例。

如果一年50万的收益,拿出10万作为集体公益事业投资。10年后100万,可以建一个村级养老中心了;以后每年的10万元,就可以用于投入生活和护理人员工资。

如果,这10万分给村民,就几顿饭吃了,仍然是养懒汉,永远没有效益。

因此,农村的公益事业还不搞起来,今后20年农民真的会很惨。村里没有造血功能,扶贫也是句空话。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