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苗木百科>你喜欢什么造型的盆景?

你喜欢什么造型的盆景?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2-07-26 11:34   点击:234   编辑:niming   手机版

你喜欢什么造型的盆景?

我喜欢金枝玉叶盆景,市场里卖的都是大同小异。我打算自己养一个特殊的形状盆景,已经成型了,期待预期的形状。

金枝玉叶在枝条嫩的时候很容易造型,木质化了以后容易断。想做自己喜欢的盆景需要时间,要有耐心。用心去养护,几个月基本定型,等待木质化,定期修剪。

刚开始定型,看不出多好看,按照自己想要的去做就可以了。

盆景造型有很多种:比如常见的文人 悬崖 临水 风动 矮霸 舍利 斜杆 卧杆 双杆 公孙 夫妻 过桥 丛林 提根……等等呼形喝象而来。一般都是根据桩子素材本身倾向因材施教修剪 雕刻 蟠扎改造而成。要说具体什么造型好看 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太好比较了 毕竟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喜好不一样。并且每种盆景素材 植物本身的珍惜程度 年龄 苍老度等等都不一样 每一个老桩盆景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统一标准来衡量 比较。主要看眼缘吧 你觉得哪种漂亮 就入哪种。

谢谢邀请。种植了三年的罗汉松,主干长高了,枝叶杂乱,如何将罗汉松制作成层次分明的,疏密有序的盆景?根据题主所描述的情况,只适合做一个盆景的胚桩来培养。并不是很精品的盆景桩材。造型需要做以下的几个步骤:矮化降低高度,铝线蟠扎牵拉枝条,缩枝蓄养叶片。建议可以参考大树型的盆景制作。下面我来说说如何造型:罗汉松主干截干矮化造型的第一步:罗汉松最常见的树形就是直杆大树型的形式。做直杆大树型的时候,首先就要先矮化以下主干。生长3到5年罗汉松,建议矮化的高度在45到70公分左右。高度确认以后,在主枝上选取一个健康的枝条,作为后期的结顶枝培养。然后开始截干。

截干的时候,以顶部主枝留取位置,向对立面截断,伤口向对立面成向下的45度斜角。然后美工刀修复断口边缘的皮层。修正到平滑无毛边。球扣剪将木质部修剪成微内凹的伤口。涂抹愈合剂,贴上铝箔,尽快的让伤口愈合。主枝利用铝线调正,作为结顶枝。然后入地放养。

罗汉松造型第二步铝线的牵拉,以及部分枝条取舍:罗汉松在人为不干预的情况下,枝条都是基本垂直向上生长的。要做出有层次的枝片,就要先牵拉部分枝条横向生长。在主干上取舍一些主枝,将轮生枝,平行枝,密集枝条,弱枝等盆景的忌枝做修剪。(附带图片为盆景的各种忌枝对应)。

铝线牵拉是注意事项:1,铝线的粗度大致在枝条的1/3之一,遇到粗枝可以增加铝线的条数。太粗的铝线会吃皮,太细的铝线会反弹,不能起到定位的效果。

2,铝线缠绕之前,先要给枝条做松动筋骨的工作,上下左右隔扭转摇摆下角度。松动以后的枝条相对会柔韧一点,同时感受一下,最大的受力程度。

3,铝线的一段先固定在主干上,然后顺时针的由内往外缠绕,铝线与铝线的夹角为45°。在下压力度较大的位置缠绕铝线可以密集一点。

4,先将枝条下压与主干有90°的夹角,或略微下垂。下压的作用力堵在铝线上,拇指顶住下弯的枝节上铝线。一节一节往下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总结:罗汉松造型的时候,无需太多的弯绕,主要以调整主枝出枝角度为主,然后缩枝成为枝片形式云朵。在牵拉造型前,要先适当的给罗汉松扣水。失水状态的枝条会更加的柔韧。

罗汉松主枝缩枝,蓄枝:罗汉松的蓄枝是,要活学活用岭南的“蓄枝截干”技法。但是也不可以完全按照“缩枝成寸”“一寸三弯”的技法。比较容易的造型就是制作主枝成云片。

在主枝上选择与主枝大小有一定的协调大小的枝条,经过铝线改变出枝的角度。然后缩枝,缩短到约为5到8的长度。然后蓄养出新的枝条。

通过放养留取主枝上,不对生,不轮生的枝条,3到5个,然后铝线蟠扎调整枝条走向,分布在主枝的左右两侧。然后缩短2级新生的枝条。积蓄放养。以横向主枝,托3到5个枝杈放养成云片状。就完成了初步的造型。

总结:通过了截干矮化,铝线蟠扎牵拉,以及缩枝,蓄枝以后。后期生长根据云片的分布,调整上下的间隙,左右分布的位置。调整时注意上下云片不互相遮挡光照,云片分布有疏密的层次。按照倒立三角形的轮廓,调整云片的分布。就完成罗汉松的初步造型。

以上是根据题主提供的主干三年罗汉松的造型。造型手法多种多样,“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来加以造型才是盆景的初衷。我是“喧城静屋园艺馆”希望我的方法能帮助上大家。交流盆景经验请留言评论区。

(原创首发,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