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油工艺>常喝河南油茶容易上火吗

常喝河南油茶容易上火吗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1-10-12 13:56   点击:1611   编辑:niming   手机版

不会的。给你推荐帅府园山茶油,山茶油是最好的油,不上火。山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经测试:帅府园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江西帅府园山茶油我用过,朋友送的

有谁知道武陟油茶的配方具体一点.先谢了

  武陟油茶
  武陟油茶,秦朝称甘缪膏汤,汉称膏汤积壳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土贡食品。武陟油茶成名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末年。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时刘邦受伤于武德县,住在姓吕的家里。吕以膏汤积壳茶食之,三个月后刘邦伤愈。刘邦有诗云:“佳膳出武德兮,膏汤胜宫筵。”刘邦即位后,在长安思食膏汤不得,即召吕某入宫,封为五品油茶大师,封油茶为御膳。武陟油茶在配方上选用:精粉、珍珠淀粉、华胜、芝麻等24种高级香料进行科学配方而成,经省卫生防疫站化验,每500克含各种维生素总和为424.63115克。具有益肝、健胃、润肺、补肾、提神生津、强身益寿等多种功能。并具有味道浓郁、浓而不腻、芳香可口、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等特点,因而驰名中外,远销港、台、日本和东南亚。

  陟油茶为河南省武陟县的特产,是国内素负盛名的风味小吃,至今已有260多年历史。远销港、澳,颇受侨胞欢迎。

  原料配方:面粉5千克花生米1.5千克核桃仁500克玉米淀粉1千克芝麻1千克盐500克香料粉(大小茴香、花椒、丁香、良姜、肉桂、草果、陈皮、砂仁共100克)上磨麻油600克花生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将面粉、玉米粉上笼蒸约40分钟,摊开晾凉,把结块的疙瘩捏散过筛;将芝麻过筛后炒成深黄色,再碾碎;将花生米用花生油炸焦,捞出晾凉去皮,压成形如黄豆粒的粒子;将核桃仁碾成形如绿豆的小粒。

  2.将锅放火上,倒入面粉用小火炒出香味,再分三次加入麻油炒上色后,将花生米、芝麻、核桃仁、盐、香料粉一起加入,继续炒拌几分钟后出锅,即成为可食用的油茶面。

  3.食时可分冲食、煮食、冲食时,须先将油茶面用少量温开水搅拌成糊,再用100℃的开水冲入,顺着一个方向搅成稀糊,即可对热水食用。一般50克油茶面可对热水400克。煮食时,先将油茶面用少量凉水搅成糊,再将糊搅入适量的开水内煮一滚即成。

  产品特点:咖啡色,乳状稀汁,味道浓郁,咸甜适口,营养丰富。
  主料:小麦面粉2300克 羊油1000克
  辅料:花生仁(生)50克
  调料:小葱25克 姜5克 大蒜25克 花椒5克 各适量
  制作工艺
  1. 将羊油洗净、切碎,放锅内在小火上炼成油,捞出油渣;
  2. 再下入花椒、葱、姜、蒜炸一下捞出,去净羊油膻味;
  3. 将花生仁放入,炸黄捞出;
  4. 盆内添水一碗,将羊油倒在水内,使油冷却后倒出,翻过面将下边的杂质刮净;
  5. 面粉放锅内,置文火上煸炒,见面粉七成熟,嫩黄色时,倒在案板上,用小挣面杖擀碎过箩;
  6. 将花生仁剁成小粒;
  7. 将羊油在小火上化开,晾至二成热,将面粉和花生仁边下边炒,同油掺匀,用手端住锅耳晃一会,使油、面凝固成块,用小铲摊平倒出;
  8. 吃时用刀刮成面,每碗一两多,在锅内打成糊,加盐、葱花少许。
  工艺提示
  1. 不用花生,代以核桃仁,去皮炸黄,掺入油面之中,滋味更美;
  2. 鲜桔皮少许,切成细末,兑入糊中,桔香醇浓,更无羊油膻味。
  食用方法
  早餐|中餐|晚餐
  健康提示
  此品为冬令补品,宜作早餐。
  食谱营养
  小麦面粉: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睥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花生仁(生):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烟酸、维生素K、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有增强记忆力、抗老化、止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肠癌发生的作用;其性平,味甘;入牌、肺经;具有醒牌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之功效。

  食谱相克
  花生仁(生):花生不宜与黄瓜、螃蟹同食,否则易导致腹泻;花生不可与香瓜同食。

  历史文化
  油香味鲜,佐馓子同食,风味更佳。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