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苗木百科>求 李益和李涉的 鹧鸪词 赏析

求 李益和李涉的 鹧鸪词 赏析

来源:www.lps114.com.cn   时间:2023-03-22 15:32   点击:184   编辑:niming   手机版

一、求 李益和李涉的 鹧鸪词 赏析

杂曲歌辞。鹧鸪词

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越冈连越井,越鸟更南飞。何处鹧鸪啼,夕烟东岭归。

岭头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

诗解:

浩阔漫流的湘江呵,你是那么的深邃莫测。黄沙筑成的堤岸,被一片片美丽的枫林隔开。有几只鹧鸪鸟不知从那里振翅飞出。太阳已经偏西了,江边成片的斑竹映出长长的阴影。这一切不尽使我想起瞬帝二妃 (娥皇、女英) 为候帝驾在此悲泣,而泪滴竹身,长出斑斑泪迹的故事。看着深深的江水,我又想起三闾大夫屈原怨恨楚王“听之不聪”,愤而在此沉江的故事。四处一片寂静,只有鹧鸪鸟凄苦的啼叫声在江面上环绕,这一切那能不深深触动我这远来游客的愁怀呢?

感慨:

唐以前的历史已一去不返,而今强大的中国已讫立在东方,眼见萧湘大地、湘江两岸一片繁荣昌盛,游客的心情舒畅,那里还有愁怀呢?

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 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 郎从何处归?

李益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湘江一带的女子。诗的开头写她怀远的愁情,不是用直陈其事的方法来正面描写,而是用“兴”的手法烘托和渲染,使愁情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有韵致。

如前两句都是用兴的手法。首句“湘江斑竹枝”又兼用典。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为舜南巡而死,泪下沾竹。这种染上斑斑泪痕的竹子,称为“湘妃竹”,又称“斑竹”。诗中人看到湘江两岸的斑竹,自然会想到这个优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连类而及,勾起自己怀念情郎的愁绪。正在这时,诗中人又看到引动她愁绪的另一景物,那长着锦色羽毛的鹧鸪,振翅而飞,且飞且鸣,其声凄清愁苦,听到鹧鸪的啼叫,更加重了她的愁绪。鹧鸪喜欢相对而啼,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大凡游子、思妇,都怕听鹧鸪的啼叫。看到听到鹧鸪的飞鸣,自然会使这位思妇的愁怀,一发而不可收了。

接着诗句自然地过渡到“处处湘云合”一句,以笼罩在湘江之上的阴云,来比喻女主人公郁闷的心情。以阴云喻愁怀,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文镜秘府论·地·六志》引《赠别诗》曰:“离情弦上急,别曲雁边嘶,低云百种郁,垂露千行啼。”释曰:“……上见低云之郁,托愁气以合词。”《鹧鸪词》的“处处湘云合”,既是对实景的描写,又巧妙地比喻女子愁闷的心情。

诗的前三句,诗人用湘江、湘云、斑竹、鹧鸪这些景物构造出一幅有静有动的图面,把气氛烘托、渲染得相当浓烈,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郎从何处归”的问语,使诗情显得跌宕多姿而不呆板。它写出了主人公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我们仿佛看到她伫立湘江岸边翘首凝望的身影,感觉到她盼郎归来的急切心情,人物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一致,绘出了一幅湘江女子怀远图来。

二、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河畔一奇芭 庐山日照仙人洞 翠竹掩映井冈山 打一动物名

乌龟吧,桂林山水甲天下,暗示桂甲!

三、吴兆骞《秋夜师次松花江 大将军以牙兵先济 窃于道旁寓目 即成口号示同观诸子》

钱仲联先生说:“此诗所写为顺治十八年八月一次伏击战,巴海侦悉罗刹(佛经中恶鬼的通称,此指沙俄)将窜扰黑龙江下游,遂将伏击部队开至松花江南岸,巴海率精锐先渡江警戒。”(《梦苕庵诗话》)首联说巴海率领先遣部队抵达松花江南岸时,一马平川的原野在落日的衬托下显得平静辽阔,波涛万丈的江上战士们划着轻舟,唱着棹歌,渡江开始了。颔联描写渡江先遣部队纪律严明,悄然挺进,一点也没有惊动水中凶猛的鼋鼍,骑兵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驰向远塞。颈联写隔江远望,战士的铠甲在夜火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驻扎在松花江北岸的千万个军帐,依稀可辨。夜幕降临,寒霜浓重,巡更的金柝声响遍全城。末联描写黎明时分,大军强渡松花江,大有截断江流之势,战士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艺术上写得豪情万丈,魄力惊人。虽谓随口吟成,但“牙兵先济”,骑兵部队驻扎以就地待命,翌日黎明强渡大江,写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描写与叙述,动静交错,张弛有度。诗人与彭师度,陈维崧三人被称为“江左三凤凰”,观此诗,诗人不愧此称号。

四、请帮我解答!谢谢/

茶油+茶+盐=固体饮料的酥油茶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站所发布的全部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qq:2850716282@qq.com
山茶油 滇ICP备2021006107号-532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